国务院| 省政府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宜都市特色产业集群经验做法

宜都市特色产业集群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3-11-08 15:56 来源:县域经济处

构筑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新高地”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宜昌市宜都市

宜都高新区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是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国家抗“甲流”战略储备药和军需特供药品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磷铵及NPK复合肥生产基地。集群现有规上企业2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3家。2022年,集群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47.2亿元,占全市的56.5%,成为宜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一、坚持规划引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出台《湖北宜都化工园总体规划》《宜都现代化工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建设规划》《湖北宜都化工园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等系列规划文件,推动产业规划和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促进现代化工产业集中集聚发展。集群汇集了宜都兴发、宜化楚星、鄂中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涵盖磷化工、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新型建材、原料药等,其中红霉素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磷酸奥司他韦、沃氏氧化物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季戊四醇、磷酸铵、苯甲酰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围绕产业能级提升、赛道转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核心产业链不断完善,洋丰楚元磷酸铁和磷酸铁锂、华昊新材料电子级钡盐、新宙邦电池电解液、兴友电池关键材料、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落户宜都化工园,基本形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铝箔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二、持续优化提升,建强园区承载能力。秉持“以升促建”理念,紧盯国家级高新区奋斗目标,高标准推动化工园区发展建设,为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硬件支撑。科学谋划园区“三区三线”,化工园规划用地面积由33.98平方公里调增至49.68平方公里;清理化工园闲置土地462亩、未开发利用土地426亩;争取用地指标1645亩、林地指标412亩。通过应急管理部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入选全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积极融入宜荆荆都市圈,推动宜都化工园与松滋临港化工园两园融合,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开展对接,打造1000亩“飞地经济试验示范区”。大力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采用PPP、BOT、F+EPC、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求,不断完善化工园配套设施建设,化工园一期配套设施基本完成,“1+8+N”智慧平台投入使用,化工园二期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成功入选国家PPP项目库,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污水处理、网络、亮化、景观绿化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三、推动合作共建,增强集群创新能力。出台《宜都市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108家企业分别与华科、武大、华农等79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培育精细化工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宜都兴发、宜化楚星等龙头企业参与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为宜都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研发保障,实现更多科技成果在宜都落地转化。2022年,研究院开展科技成果推介2次、收集企业需求26项、免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项,与华阳化工、友源化工、楚星化工等公司达成多项产品技术开发初步协议。大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建成湖北省磷矿高效分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紫外线吸收剂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9个省级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宜才宜用·才聚宜都”“校企合作·智润宜都”“院士企业专家行”等活动,近2年选派到宜都化工产业工作的高校博士9人、“科技副总”3名,为宜都现代化工产业汇聚创新人才。

四、聚焦绿色转型,提升集群发展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色创新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建立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攻坚指挥部”运行机制,出台《宜都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宜都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为搬迁入园企业争取各级政策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本级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引导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27家“关改搬转”化工企业实现涅槃重生。2020年“化工围江”全面破局,宜都化工园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化工产业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泰山石膏、力达环保、鄂中化工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367万吨。华阳化工、瓮福蓝天、宜化楚星等一批龙头企业围绕“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发展模式。杨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化工园危废处理中心、磷石膏资源集中库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污染物集中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