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省政府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竹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深化“四个一”布局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竹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深化“四个一”布局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4-22 09:06 来源:县域经济处

近年来,竹溪县坚决扛牢忠诚“守井人”的政治责任,锚定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深化“四个一”布局,有序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色资产保值增值、绿色经济提质提效、绿色产业富民惠民。“十四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和8.1%,高于全省增速;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2%,植被覆盖率达到87.3%,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一、“一盘棋”统筹,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保障落实机制。建立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两山”实践工作专班,印发实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房一体”确权登记。借助外脑强化“两山”实践的智力支撑,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建教学基地和“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与“全国两山联盟”签订了合作公约。创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设立“环境资源合议庭”,对涉环境资源类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审理模式集中管辖,与平利县法院共设“司法保护基地”,携手强化生态保护法制手段。

二、“一张网”布局,建立“生态产品+市场运营”实操转化机制。成立十堰市首家“两山公司”(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聘请北京林业大学编制竹溪县GEP核算报告,制定了《十堰市“两山”资源转化平台运营管理标准》。全面摸清生态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级、权益归属、保护开发等情况,完成全县22条河流、49座水库和29万公顷林地的划界确权任务,发放了全省第一张生态资源受益权证。摸排林业、水利、矿产等资产70余项,全县320个村统一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村股份合作社;发放股权证7051本,编制了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形成了生态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首批近100万亩林业资源纳入碳汇资源运营管理。

三、“一平台”助力,建立“两山公司+金融机构”协同推进机制。依托“两山公司”,打造集生态资源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交易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全面开展生态资源评估和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为依据,创新以资源生态价值代替固定资产作抵押,获得县农商行50亿元授信,构建林权、碳汇、水权交易、生态反哺等生态资源的系统性转化机制,进一步激活生态资源要素。推行“金融管家”服务模式,创新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合作社参与、银行融资、运营保底、产权鉴证、农担担保、保险助力的“八位一体”投融资模式,为12家企业融资3120万元,落实了矿山修复贷6.7亿元、水环境治理贷4.1亿元、“碳汇+林权抵押”贷款2.37亿元,落地了全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以“两山公司”作为资金管理方,与60余家茶叶合作社签订协议,将农户分散的茶园集中托管运营;利用茶叶经营权及大茶预期收益进行信用贷款,办理茶园升级贷2亿元、“茶叶贷”3亿元,原本三个月的采茶期延长至八九个月,焕发茶产业生机与活力,擦亮了全国有机绿茶之乡名片,茶农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一条链”拓展,建立“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做优绿色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漆全产业深度开发,与北京东方大漆合作实施“20个一”计划,将生漆标准化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漆艺车间等链接起来,建设生漆博物馆、漆文化创意产业园,制作漆器、漆画、漆塑等,与高校开展合作扩大生漆产学研规模,发扬漆艺技术和漆文化,生漆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6亿元,带动3.5万余人增收致富。依托丰富的茶叶资源,大力引进浙江力石、杭州茗宝、香港於兴等知名茶企,打造智慧茶园和茶叶超级工厂,建设茶多酚提取、健康茶饮品、抹茶生产、废渣利用等7条生产线,推动由“一季采茶”向“三季采茶、四季卖茶”转变。以道地中药材为基础,引进广东百草堂、武汉爱民药业、安徽汇中州等知名药企,建设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中医药生态产品全链条,全县外销药材超2万吨,年销售额近2亿元。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西关街闲置资源进行盘活招商,打造本土戏曲与美食相的沉浸式体验街区——武陵不夜城,直接带动就业1300多人开街首日引流10万人次,14天突破百万人次。2023年,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增长25.7%,旅游总收入增长29.6%。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