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省政府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文字解读: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 (2019-2045年)

文字解读: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 (2019-2045年)

发布时间:2020-01-03 解读单位:省发改委 解读类型: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文字方式

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定位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以下简称“核心枢纽”)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航空物流枢纽,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核心枢纽以新建鄂州民用机场(以下简称“机场”)为主体。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4E,近期建设东、西两条3600米×45米远距平行跑道,航站楼、转运中心等设施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目标设计;远期至2045年,在东跑道东侧规划第三跑道(3600米×45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65.2万吨。机场货运业务主要服务于快递公司的速运业务,满足稳定时效产品体系要求,承接当地航空货运需求,积极拓展国际业务、高增值业务;机场客运业务主要服务机场场址周边城市,以满足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及周边地区居民出行为主。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机场核心区,包括机场及紧靠机场周边5-10公里的临空配套区;第二个层次是核心枢纽覆盖的主要经济腹地,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部分区域;第三个层次是对接区域重要城市群、国家优化开发区域及“一带一路”。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204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45年。

三、规划基本思路

一是服务枢纽、适度超前。充分利用区域既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核心枢纽客货运需求,规划专用公路、铁路实现快速集散功能,确保航空运输的时效性。在保障核心枢纽运作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核心枢纽的辐射能力。

二是功能为先、提质增效。依托公、铁、水、空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打破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降本增效和运输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推进武鄂黄黄区域交通一体化。

三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核心枢纽带动作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增长,做好规划预留,科学把握近远期交通需求差异,推进规划项目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四是安全智能、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加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加强节能减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交通新理念、新技术、新能源应用,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四、规划目标

服务核心枢纽打造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结合枢纽内外交通、统筹临空经济产业链分工、兼顾武鄂黄黄一体化,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强化枢纽与物流园区布局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全球供应链物流。核心枢纽层面,以机场为中心,规划“两环”集疏运通道,实现航空货运的快进快出和客运的高效衔接;武鄂黄黄区域层面,规划“三纵三横二射”高速公路网和“七横十二纵”城市骨干路网,服务于枢纽与区域重要经济节点间的交通联系,实现枢纽与区域路网高效衔接,促进武鄂黄黄交通一体化;区域对外层面,依托国家路网和轴辐式航空网络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构建交通大通道。

五、三大任务

(一)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是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依托武九铁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吴家山站、长江黄金水道、港区及核心枢纽全货运航线和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吸引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服务企业落户,积极争取核心枢纽口岸功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落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二是全面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依托核心枢纽轴辐式航空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兼顾核心枢纽腹地综合交通网络汇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有效辐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区域。

三是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核心枢纽为中心的放射性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公、铁、水、空、管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核心枢纽区域辐射能力,带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发展,支撑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建设。

(二)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鄂咸、武阳、武汉新港高速建设,适时启动武黄、武鄂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速出口通道建设。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枢纽干线集疏运网络,为枢纽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提供补充,形成复合型的公路集疏运网络。

二是加快区域铁路建设。构建以武九高铁、武九铁路、京九铁路、武冈城际铁路、武黄城际铁路和规划京九高铁、武杭高铁和沿江高铁等干线铁路为主的中远距客货运体系,实现核心枢纽客货运体系与全国主要城市的便捷通达。加快江北货运铁路和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充分发挥核心枢纽的货运优势。探索空高联运,远期规划经武九高铁鄂州东站新建机场专用铁路连接核心枢纽货运站和客运站,并接轨武九高铁花湖站,满足西向至武汉、南向至南昌的客货运输需求,实现航空与高铁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三是提升区域水运功能。重点推进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阳逻港区、三江港区、棋盘洲港区为核心枢纽集装箱港区,五丈港区燕矶作业区为核心枢纽航油港区,其他港口作业区主要为核心枢纽、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散杂货物运输功能。

四是优化区域机场布局。按照全省运输机场“双枢纽多支线”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要求,推进武汉、鄂州枢纽机场和区域通用机场建设。

(三)建立核心区高效综合交通网络

以武鄂、武黄、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速为核心区高速公路网骨架,进一步完善鄂州、黄石、黄冈城市内部综合交通与核心枢纽的连接,形成核心区衔接高效的内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发展中运量公共交通体系,近期采用快速公交系统即BRT,以核心枢纽为中心,规划BRT1、BRT2、BRT3三条线路连接鄂州、黄冈及黄石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建立高效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预留远期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对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葛店南站,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

六、五大工程

(一)快速集疏运工程

机场层面,规划形成内环和外环两个集疏运通道,内环由吴楚大道、S203、机场高速、燕花大道构成,外环由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武鄂高速、机场高速、S203、吴楚大道构成。武鄂黄黄层面,通过高等级公路、过江通道、公共交通实现核心枢纽与武鄂黄黄区域路网高效衔接。区域对外层面,加快核心枢纽周边及省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快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实现核心枢纽至武汉、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不同方向的快速集散。

(二)多式联运工程

一是推进铁水联运示范,打造鄂州港三江港区和黄石港棋盘洲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加快区域干线公路、集疏运公路建设,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与港区间的互连互通,积极谋划区域空水联动。三是探索空高联运新模式,远期规划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高联运体系,争取铁路总公司支持,建设相应铁路、场站和配套设施,探索航空与高铁联运机制创新。四是强化“双枢纽”联动。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构建双枢纽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带,支撑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客运为主的武汉天河中部国际门户枢纽,强化保障能力,完善航线网络。核心枢纽以发展全货机运输为重点,有序发展航空客运。

(三)智能交通工程

推进“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推进“四型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打造国家示范工程,重点建立交通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停车设施供应实时信息系统、高效联动的道路交叉口控制系统等,积极探索“一站式”票务系统、“一单制”货物运输流程和跨武鄂黄黄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

(四)平安交通工程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救援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交通运输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企业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深化军民融合国防交通运输保障,聚焦军民航机场新技术应用,不断积累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服务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助力民航强国战略。

(五)绿色交通工程

推动交通节能减排,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立绿色交通典型示范体系。倡导“公共交通优先”的绿色交通出行理念,鼓励采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设置共享汽车、充电桩等清洁能源服务设施。积极推广使用交通废弃物(废水)循环利用的新工艺和新设备。

七、规划项目

规划将实施“千亿工程”,分近远期共实施41项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173亿元,涉及公、铁、水、空、管等多种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项目实施后,2025年实现2小时航程通达全国GDP总量80%的地域,高速公路30分钟通达武汉、黄石、黄冈,普通公路1小时通达核心枢纽周边重要经济节点,初步形成核心枢纽便捷、高效、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45年实现货运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客运航线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高铁2小时通达中部主要城市,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联政策: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2019-2045年)的通知

文字解读: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 (2019-2045年)

2020-01-03 解读单位:省发改委 解读类型: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文字方式

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定位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以下简称“核心枢纽”)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航空物流枢纽,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核心枢纽以新建鄂州民用机场(以下简称“机场”)为主体。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4E,近期建设东、西两条3600米×45米远距平行跑道,航站楼、转运中心等设施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目标设计;远期至2045年,在东跑道东侧规划第三跑道(3600米×45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65.2万吨。机场货运业务主要服务于快递公司的速运业务,满足稳定时效产品体系要求,承接当地航空货运需求,积极拓展国际业务、高增值业务;机场客运业务主要服务机场场址周边城市,以满足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及周边地区居民出行为主。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机场核心区,包括机场及紧靠机场周边5-10公里的临空配套区;第二个层次是核心枢纽覆盖的主要经济腹地,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部分区域;第三个层次是对接区域重要城市群、国家优化开发区域及“一带一路”。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204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45年。

三、规划基本思路

一是服务枢纽、适度超前。充分利用区域既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核心枢纽客货运需求,规划专用公路、铁路实现快速集散功能,确保航空运输的时效性。在保障核心枢纽运作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核心枢纽的辐射能力。

二是功能为先、提质增效。依托公、铁、水、空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打破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降本增效和运输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推进武鄂黄黄区域交通一体化。

三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核心枢纽带动作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增长,做好规划预留,科学把握近远期交通需求差异,推进规划项目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四是安全智能、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加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加强节能减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交通新理念、新技术、新能源应用,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四、规划目标

服务核心枢纽打造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结合枢纽内外交通、统筹临空经济产业链分工、兼顾武鄂黄黄一体化,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强化枢纽与物流园区布局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全球供应链物流。核心枢纽层面,以机场为中心,规划“两环”集疏运通道,实现航空货运的快进快出和客运的高效衔接;武鄂黄黄区域层面,规划“三纵三横二射”高速公路网和“七横十二纵”城市骨干路网,服务于枢纽与区域重要经济节点间的交通联系,实现枢纽与区域路网高效衔接,促进武鄂黄黄交通一体化;区域对外层面,依托国家路网和轴辐式航空网络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构建交通大通道。

五、三大任务

(一)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是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依托武九铁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吴家山站、长江黄金水道、港区及核心枢纽全货运航线和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吸引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服务企业落户,积极争取核心枢纽口岸功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落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二是全面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依托核心枢纽轴辐式航空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兼顾核心枢纽腹地综合交通网络汇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有效辐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区域。

三是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核心枢纽为中心的放射性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公、铁、水、空、管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核心枢纽区域辐射能力,带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发展,支撑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建设。

(二)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鄂咸、武阳、武汉新港高速建设,适时启动武黄、武鄂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速出口通道建设。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枢纽干线集疏运网络,为枢纽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提供补充,形成复合型的公路集疏运网络。

二是加快区域铁路建设。构建以武九高铁、武九铁路、京九铁路、武冈城际铁路、武黄城际铁路和规划京九高铁、武杭高铁和沿江高铁等干线铁路为主的中远距客货运体系,实现核心枢纽客货运体系与全国主要城市的便捷通达。加快江北货运铁路和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充分发挥核心枢纽的货运优势。探索空高联运,远期规划经武九高铁鄂州东站新建机场专用铁路连接核心枢纽货运站和客运站,并接轨武九高铁花湖站,满足西向至武汉、南向至南昌的客货运输需求,实现航空与高铁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三是提升区域水运功能。重点推进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阳逻港区、三江港区、棋盘洲港区为核心枢纽集装箱港区,五丈港区燕矶作业区为核心枢纽航油港区,其他港口作业区主要为核心枢纽、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散杂货物运输功能。

四是优化区域机场布局。按照全省运输机场“双枢纽多支线”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要求,推进武汉、鄂州枢纽机场和区域通用机场建设。

(三)建立核心区高效综合交通网络

以武鄂、武黄、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速为核心区高速公路网骨架,进一步完善鄂州、黄石、黄冈城市内部综合交通与核心枢纽的连接,形成核心区衔接高效的内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发展中运量公共交通体系,近期采用快速公交系统即BRT,以核心枢纽为中心,规划BRT1、BRT2、BRT3三条线路连接鄂州、黄冈及黄石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建立高效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预留远期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对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葛店南站,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

六、五大工程

(一)快速集疏运工程

机场层面,规划形成内环和外环两个集疏运通道,内环由吴楚大道、S203、机场高速、燕花大道构成,外环由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武鄂高速、机场高速、S203、吴楚大道构成。武鄂黄黄层面,通过高等级公路、过江通道、公共交通实现核心枢纽与武鄂黄黄区域路网高效衔接。区域对外层面,加快核心枢纽周边及省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快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实现核心枢纽至武汉、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不同方向的快速集散。

(二)多式联运工程

一是推进铁水联运示范,打造鄂州港三江港区和黄石港棋盘洲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加快区域干线公路、集疏运公路建设,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与港区间的互连互通,积极谋划区域空水联动。三是探索空高联运新模式,远期规划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高联运体系,争取铁路总公司支持,建设相应铁路、场站和配套设施,探索航空与高铁联运机制创新。四是强化“双枢纽”联动。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构建双枢纽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带,支撑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客运为主的武汉天河中部国际门户枢纽,强化保障能力,完善航线网络。核心枢纽以发展全货机运输为重点,有序发展航空客运。

(三)智能交通工程

推进“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推进“四型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打造国家示范工程,重点建立交通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停车设施供应实时信息系统、高效联动的道路交叉口控制系统等,积极探索“一站式”票务系统、“一单制”货物运输流程和跨武鄂黄黄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

(四)平安交通工程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救援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交通运输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企业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深化军民融合国防交通运输保障,聚焦军民航机场新技术应用,不断积累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服务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助力民航强国战略。

(五)绿色交通工程

推动交通节能减排,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立绿色交通典型示范体系。倡导“公共交通优先”的绿色交通出行理念,鼓励采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设置共享汽车、充电桩等清洁能源服务设施。积极推广使用交通废弃物(废水)循环利用的新工艺和新设备。

七、规划项目

规划将实施“千亿工程”,分近远期共实施41项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173亿元,涉及公、铁、水、空、管等多种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项目实施后,2025年实现2小时航程通达全国GDP总量80%的地域,高速公路30分钟通达武汉、黄石、黄冈,普通公路1小时通达核心枢纽周边重要经济节点,初步形成核心枢纽便捷、高效、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45年实现货运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客运航线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高铁2小时通达中部主要城市,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关联政策: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2019-204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