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省政府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文字解读】湖北省社会各界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情况

【文字解读】湖北省社会各界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情况

发布时间:2020-12-14 15:00 来源:湖北省发改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近年来,湖北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今天,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我省社会各界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静女士;

省中部办主任刘蕲冈先生;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耀文先生;

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吴槐庆先生;

团省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义先生。

首先,请周静女士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静: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关情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必须如期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省委组织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抓手,不折不扣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瑞连同志直接抓在手上,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落实重点贫困县联系点制度,以上率下扛起组织部门政治责任。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是紧扣脱贫攻坚选干部配班子。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严格执行党中央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要求。2016年6月以来,对照“四种情形”,对23个国定贫困县的党政正职进行了调整配备。其次是激励扶贫干部担当作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意见》,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用好干部的鲜明导向。2016年以来,有17名贫困县委书记被提拔重用、9名贫困县党政正职晋升职级,选派236名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其三是实施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育培训计划。2018年以来,全省县以上累计培训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等脱贫攻坚“五类干部”87.3万人次。

第二,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首先是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督办落实县级领导“村村到”要求和“四个一”整顿措施,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对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实行省市党委组织部提级挂牌整顿。二是深化贫困村“红色头雁”工程。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推动村“两委”成员资格县级联审常态化,整体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质量。三是实施贫困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落实了“六个一批”措施,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和退休党员中选拔819名“派聘书记”;培养储备了1万余名后备干部、1.6万余名乡土人才;全覆盖培训4821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面向全省优秀青年农民招录9337名高职生,实现贫困村“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全覆盖;招录1829名选调生,全部安排到贫困村任职2年;从37个贫困县定向招录480名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四是加强贫困村党员队伍建设。2016年以来,全省贫困村发展党员14306名,其中连续三年向贫困村下达发展计划1010名。持续实施党员创业致富计划,扶持37个贫困县396个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五是夯实贫困村基础保障。从2015年起,全省每年投入10.1亿元,保障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年人均达到3.93万元。连续两年共统筹使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9.51亿元,划拨省管党费1亿元,扶持2102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六是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省选派21575支驻村工作队、78746名驻村干部和13348名第一书记。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严格开展履职尽责考核,探索建立召回管理制度,激励驻村干部发挥作用。

第三,进一步推动优秀人才向贫困地区倾斜集聚。首先是强化人才倾斜基层导向。出台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从促进柔性流动、健全帮扶机制、强化激励保障等方面,为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人才扶贫项目实施。实施了“博士服务团”“一村多名大学生”“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领头人培育”“艰苦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等人才支持计划,推动3万余名人才下沉服务,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建强基层人才事业平台。探索基层人才要素资源集聚新模式,为基层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舞台,共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梦想小镇、街区、园区266个,人才服务超市121个。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刘蕲冈先生介绍省发改委定点扶贫工作情况。

省中部办主任刘蕲冈:

大家好!省发改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定点帮扶房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房县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96元、11072元,增长9%、10.2%,县域经济考核排名跻身全省三类县前列。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4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房县退出贫困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省发改委始终认真履行定点帮扶牵头责任,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挂帅出征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协调,多次召开定点扶贫联席会、座谈会,协调16家定点扶贫单位和部门结合自身的优势,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多层面支持房县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9月底,55个议定帮扶事项已落实45个,到位资金10825万元。省发改委将房县77个总投资73.2亿元的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65.59亿元的债券项目推送到国家重大项目库,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8.7亿元。截至目前,2020年支持房县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25个,到位资金1.8亿元。

二、助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省发改委积极指导房县做好白鹤镇卫生院隔离病区改建工程、人民医院重症患者诊治能力建设、军店镇中心卫生院重症患者诊治能力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帮助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将湖北武当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房县九方魔芋科技有限公司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将房县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协调各定点扶贫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共同抗击疫情。协调湖北中医药大学为房县制定了《房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并捐赠30箱84消毒液、20箱医用酒精、3600支温度计和30个测温仪等约4万元防疫物资。

三、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房县已累计完成易地搬迁“交钥匙”23159户66897人,建设完成率、实际入住率、拆旧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解决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社区治理等实际问题,全面完成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帮扶到户、社区管理、问题整改等工作清零任务,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等专项扶贫行动。充分发挥消费扶贫作用,加强产销对接,持续扩大对房县等贫困地区农产品的消费规模,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县等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帮助销售房县滞销特色农产品,报请国家发改委将房县木耳、香菇等特色农副产品纳入中央23部委“助力湖北消费扶贫行动”采购销售清单,组织房县开展深度贫困县县长淘宝直播活动。定点帮扶部门也加大对房县农产品采购力度,截至9月底,16家定点帮扶部门、单位直接采购房县农产品超600万元,帮助销售近500万元。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坚持“战役”“战贫”两手抓,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房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今年疫情期间,国家电网捐赠的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是否按时发放?对贫困地区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耀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持续25年开展湖北“三县一区”(秭归、长阳、巴东县,神农架林区)定点扶贫。坚持电力先行,完成电网投资35.85亿元,全力推进“三县一区”供电设施建设;坚持阳光扶贫,捐建6座集中式和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贫困人口35.01万人;坚持产业扶贫,总投入2.1亿元,重点扶持了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有效改善“三县一区”基础设施、卫生、医疗、教育条件;坚持消费扶贫,帮扶打通“三县一区”农副产品销售“高速路”,仅2020年上半年,已帮助“三县一区”销售农产品8870万元;坚持人才帮扶,公司在“三县一区”先后派驻6名挂职副县长、18人次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点帮扶工作,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疫情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密切关注向“三县一区”捐建的光伏扶贫电站运行情况,积极开展捐建光伏扶贫电站电量监测、运维督导、上网设施维护,多措并举确保光伏扶贫电站在疫情下运行正常、收益不减。疫情期间,共计发电1906万千瓦时、收益1642万元,收益全部到村到户,真正实现了村民足不出户,仍源源不断地有扶贫收入,帮助其渡过了难关,因此,光伏扶贫电站被当地群众称为脱贫“压舱石”。

中新社记者:请问吴州长,近年来杭州恩施两地的扶贫协作主要成效有哪些,下一步两地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扶贫协作?

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吴槐庆: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吴槐庆,也是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的领队。感谢您的提问,也十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恩施州脱贫攻坚特别是杭恩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6年银川会议后,中央将恩施州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由杭州市结对帮扶,恩施州的八个县(市)与杭州市八个区分别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主要做法有:

一是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两地协作”这一条主线。截至目前,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已带动22万人增收脱贫,惠及40余万贫困人口,有力地帮助恩施州如期实现整体脱贫。

二是做优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两篇文章。通过搭建“1+8”劳务工作站和劳务供需信息平台、开设赴杭就业绿色通道、技能培训、建设扶贫车间等多管齐下帮助1.85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到浙江稳定就业,1.03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今年疫情基本稳定后,两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码互认,绿码免隔离,通过专车、专列接送1.2万名恩施员工赴浙返岗复工。在人才支援方面,持续推进“人才交流双百千”工程和“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工程。杭州市选派优秀干部团队支援恩施,大力加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的培养,帮助恩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三是做实“三个三”项目带贫行动。每年用不少于3个亿的援助资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进产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三大重点,惠及至少三分之一的留存贫困人口。三年多来,杭州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2亿,社会捐赠2.5亿,精准投建951个帮扶项目,覆盖全州88个乡镇和111个深度贫困村,通过项目直接带动16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四是全面发挥两地互补优势,持续做强“浙企入恩、农特产业、消费扶贫、旅游业”四大产业合作工程。累计引进93家浙商企业,落地投资已达30多亿。建成17个产业园区和123个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带动全州形成茶叶、中药材、生态种养殖、高山果蔬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链。以“硒品五进”和电商扶贫为抓手推进消费扶贫,建成“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全渠道营销体系。目前,两地消费扶贫金额已达15.5亿。杭州在恩施建成职工疗休养基地,并年均向恩施输送游客百万人次,有力地帮助恩施旅游打响知名度,提升发展水平。

五是构建并完善“市州、区县、街道(乡镇)、村企、社区和贫困村”五级结对联动的帮扶体系。截至目前,两地已有68对乡镇(街道)、56对社区(村)、130对学校、78对医院互相结对,178家杭州企业和34个社会组织与恩施24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特别是创新实施“名誉村主任走村连心1+5”行动,有111位杭州企业家和20个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了恩施州166个贫困村的“名誉村主任”,为贫困村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捐资助学、助老助残做了大量的工作。杭州各界的社会捐赠逐年增长,累计已达2.5亿。“春风助学”“聪慧行动”“走出大山看大海”“重塑人生脊梁”等助学、助老、助残公益项目广受好评。

总之,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助推了恩施州如期实现全州整体脱贫,2018、2019年,杭恩两地连续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好”的等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下一步,我们两地还将重点是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巩固”文章。着力夯实脱贫基础,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救助帮扶,织密防止返贫的“保障网”。保持扶贫协作政策稳定,用好杭州市追加的抗疫抗灾特殊帮扶资金,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二是做好“提升”文章。进一步促进两地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四大产业合作工程”;强化就业、创业帮扶,提升技能水平,稳定就业、激发创业热潮;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智志双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不断提升帮扶合力。

三是做好“衔接”文章。做好扶贫协作与区域合作的衔接,把两地共同融入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大战略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借鉴杭州在乡村振兴上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楚天都市报记者:您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是如何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团省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义:

我是团省委驻天门市小板镇车范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张义。车范村有14个村民小组,537户2286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75人。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脱贫29户68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较2015年增长10万余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车灯村整村脱贫出列。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大力实施“党建+脱贫攻坚”行动,每月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入户帮扶活动,组织团省委支部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吸引12名能人返乡创业,凝聚人心合力攻坚。

二是坚持精准施策,抓实产业扶贫。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流转土地716亩建立稻虾共养基地,带动周边3个村52人就业,18名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先后种植夏黑葡萄3亩,建羊肚菌、贝贝南瓜种植大棚5亩,吸收6名贫困户常年务工。

三是坚持精准帮扶,筑牢脱贫基础。先后整合资金400余万元,帮助车灯村新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卫生室,新建公路3公里、桥梁1座,扩宽道路4公里,开挖沟渠22公里,硬化沟渠3.3公里,植树2千余株,安装路灯160盏,安装净水器480台,自来水、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

四是坚持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每年举办“希望家园”,留守儿童假期课堂和“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活动,连续4年开展送文化下乡迎新春汇演,连续5年邀请省青年医疗博士服务团开展义诊活动,推动出台《车灯村村规民约》,深入开展“四提倡、四反对”活动,讲好身边脱贫故事,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湖北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请问我们省有哪些好的探索,您刚才提到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有什么新要求呢?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静: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省委高度重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近年来采取一套“组合拳”。2014年推行“一肩挑”,2015年提高报酬待遇,2016年实行专职化管理,2018年在换届中推行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和县级资格联审,今年着眼于适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质量,对备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印发《关于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提高带头人队伍质量的实施意见》,重点健全5项机制。一是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明确了“双好双强”资格要求、十条来源渠道、十个方面的底线要求和五种退出情形,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特别注意考察村党组织书记在疫情防控、防汛抢险、脱贫攻坚等大战大考中的表现。明确了研判动议、资格联审、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五步选任程序,实行乡镇党委对意向性人选进行预审,县级组织、民政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政法等部门进行联审,县级党委组织部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并向县级党委报告,严格质量把关。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省、市、县三级培训制度,实行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全员培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轮训一遍,切实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领航能力”。三是健全专职化管理机制,督促县乡两级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日常管理、履职管理、监督管理、档案管理,建立“届期履职规划+年初实事承诺+年底述职考核”制度,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做到岗位专职、工作专心、精力专注。四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从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激励关爱制度,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五是健全后备力量储备培养机制,建立乡土人才库和后备力量库,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每村常态化储备培养1至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蓄好源头活水。总而言之,通过健全选育管用备五项机制,整体优化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切实发挥“红色头雁”作用。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时间关系,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记者:省发改委于2015年进驻房县军店镇中村村开展精准扶贫,五年来,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如何?

省中部办主任刘蕲冈:

省发改委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选派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精准精细抓实驻村帮扶工作。

一是围绕发展产业,强增收、稳脱贫。结合中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推动发展药材种植、果树种植、水产养殖、山羊养殖、青贮饲料加工等产业。引进“神农本草”、“三鑫生物”等市场主体,投资建设1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可直接带动100多户、3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年增收人均在3000元以上。引进养鸡企业发展5万只土鸡养殖。引进中渔水产合作社,年产值200万元。争取资金80万元建设青贮饲料加工厂,利用集体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加工青贮饲料外销,可使村集体收入年增10万元。建设光伏电站,集体收入每年增收25万元。引进浙江企业投资灯具生产线,务工农户月均收入可达1300元。

二是围绕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新建道路14.1公里、桥梁2座,新建改造沟渠5.5公里。安装73户自来水入户,彻底解决了全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幼儿园、垃圾中转站等民生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工程等。帮助新建军店幼儿园(中村分园),解决60名学前儿童入托问题,减少困难群众教育支出压力。争取资金100万元,新建军店福利院(中村分院),可满足60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

三是围绕狠抓基层党建,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将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于精准扶贫始终,5年间驻村工作队书记讲党课14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参观见学活动18次,表彰先进党员42人次。同时,切实履行好片长职责,组织开展十堰、神农架片区工作队考核工作,加强协调服务,积极推进片区扶贫。截至目前,十堰神农架片区内贫困县(区)全部完成“摘帽”任务,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倾情帮扶下,中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成功创建国家级“保障基本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十堰市“生态家园示范村”。2020年上半年,建档立卡的303户983人全部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00元,相比2015年的不足4000元翻了三倍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迈上新台阶,位于房县各村前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