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省政府 登录| 注册 繁体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第1场

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第1场

发布时间:2020-12-14 18:51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有关工作安排(第一场)。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先生;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明先生;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杨勇先生;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女士;

首先,请潘幼成先生解读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总体方案及能源提升工程、新基建工程、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产业园区提升工程等专项行动方案。

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湖北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关心关注!根据安排,我向大家介绍我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总体方案及能源提升工程、新基建工程、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产业园区提升工程等专项行动方案相关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足用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和依托,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非常时期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谋划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推进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为推进省委、省政府决策落地,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建立了“1+10”实施方案体系。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起草了《总体方案》,明确了“十大工程”的三年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总体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8月11日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组织牵头部门编制了10个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资金筹措方式,压实工作责任,近期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二是建立了滚动项目库支撑体系。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的要求,谋划了一批已纳入相关规划、实施主体明确、前期工作达到一定深度、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初步谋划项目4572个,估算总投资2.3万亿元,2020年估算投资6413亿元,力争在短期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接续。

三是建立了配套政策支持体系。资金保障方面,省财政厅按照“分类施策、分级保障、统筹安排、防范风险”的原则,分别明确了“十大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省发改委将“十大工程”纳入与国开行等9家银行建立的融资对接机制。要素保障方面,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对“十大工程”项目用地、环评等情况进行了摸底,主动对接做好保障服务工作。项目审批服务方面,省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工作的通知》,建立“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省公共资源交易局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具体措施》,对“十大工程”项目招标实行容缺受理,组织专班指导服务。

二、我委牵头的四个专项实施方案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委牵头编制了能源提升工程、新基建工程、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产业园区提升工程等四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专项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责任分工、实施步骤、资金筹措安排、保障措施等。

(一)能源提升工程。聚焦根本解决能源瓶颈制约问题,重点推进电源点建设、“两线一点”(陕北至湖北等两条特高压输电工程、提高三峡电能湖北消纳比例)、城市供电能力提升、油气基础设施和煤炭储配基地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谋划实施29个项目,总投资1176亿元。武汉市城市电网初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省能源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能源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二)新基建工程。聚焦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谋划实施595个项目,总投资7731亿元,全省建设6万个5G基站,市州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领先中部。加快推进全省“四纵四横四斜”高铁骨架网和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通道项目谋划建设,全省高铁新增运营里程440公里,达到2060公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67公里,达到500公里(包括有轨电车)。

(三)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聚焦全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在武汉、宜昌、鄂州着力打造3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培育、有序推进以黄石、黄冈、襄阳、荆州、荆门、孝感等市为重点的6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建设工程,支持118个县域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谋划实施122个项目,总投资257.8亿元,三年新增冷库库容355万吨。

(四)产业园区提升工程。聚焦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不足短板,重点推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打造科技产业园区、推进园区智慧化改造、提档升级乡村产业园等4项重点任务,谋划实施195个项目,总投资2512.8亿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建立项目需求库、储备库、发行库、执行库“四库”,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加强“十大工程”项目要素保障和组织实施,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陈明先生介绍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资金筹措方案。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根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涉及资金筹措的相关情况。

第一,资金筹措的基本原则

一是分类施策。根据项目性质分类确定筹资渠道。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主要采取市场手段筹资;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在既有政策框架内,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财政专项、地方政府债券、特别国债、单位自筹、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资。

二是分级保障。明确筹资级次,落实各级支出责任。省级项目,由省级负责筹措;市县项目,由各市(州)、县(市、区)负责筹措,省级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三是统筹安排。梳理既有资金政策和项目安排情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统筹使用政府债券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分年度优先保障“十大工程”补短板项目资金需求。

四是防范风险。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合理确定分年度筹资方案,强化建设方案预算约束。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政策,坚决防止市县政府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第二,资金筹措的总体安排

据统计,全省共申报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4752个,估算总投资23285亿元。其中,能源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2类项目,市场化程度高,主要由市场主体投入,政府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给予适当补助;交通、水利、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补短板工程3类项目,按照省政府已经确定的方案筹资;公共卫生、新基建、城市、产业园、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5类项目,在明确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的基础上拟订具体筹资方案,由项目实施主体落实筹资主体责任。

以上项目预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基本建设投资1331亿元,争取中央专项补助1203亿元,省财政统筹安排599亿元,市县主要通过政府性基金收入统筹安排2739亿元,使用抗疫特别国债358亿元,统筹使用一般债券1152亿元,发行或转贷专项债券3382亿元,项目建设单位和市场主体自筹1252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项目立项和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具体筹措方案,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第三,落实资金筹集措施

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一是做细实施方案。主动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接中央和我省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和中期财政支出规划,逐项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完善项目申报立项和资金测算,实行项目任务清单管理,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做实筹资渠道。根据项目实施方案,逐项做好资金筹集工作:能够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可以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的,尽力争取;符合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规定的,支持各地各相关部门统筹使用一般债券或发行、转贷专项债券;能够通过部门调整支出结构统筹的,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调整和统筹力度。

三是做好资金保障。对于已经明确政策和具体实施计划的项目,优先落实资金;对其他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根据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情况,采取滚动安排的方式,分步落实。对市(州)、县(市、区)项目加强指导,督促各地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明确具体筹资办法,按规定申报专项资金项目或申请发行政府债券。加强库款保障和资金调度,保障项目建设需求,促进“十大工程”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杨勇先生解读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杨勇: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能力短板和弱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

一是明确定位,高起点推进

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是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的总体目标。全省卫健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建立4大体系、8个机制和增强8个能力的重点任务,突出建立健全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等“4大体系、1个平台”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的原则,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即2020年完成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2021年完成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2022年底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二是突出重点,高效率落实

着力提高项目谋划精度,突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落实“十四五”发展总盘子、突出打基础管长远,我们组织各级卫健部门,按照《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相关要求,经过多次对接,形成了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

着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各级卫健部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加大力度统筹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多渠道筹资,全力保障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建设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目前全省已落实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建设资金542亿元。

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目前已开工项目322个,在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今年的重点是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每个县市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可转换病区床位从疫情前的不足5000张增加到1.5万张。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地卫健部门建立了项目推进机制,细化了项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做到谋划项目快落地、新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早见效。

三、强化监管,高质量建设

强化项目监管,将项目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每个项目明确一名责任领导和一名责任人。规范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

强化资金监管,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完善资金监管链条,保障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规范资金拨付和结算程序,加快资金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服务拉动内需和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强化质量监管,围绕“四大体系、一个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了相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实施标准与规范,确保项目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运行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闸源虹女士介绍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专项方案及下步工作打算。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属于“十大工程”的第6大工程,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实施。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分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建设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仓储建设,创新储备方式,优化产能布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到2022年,构建起基本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要,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二、项目组成及工作进展

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以12个项目即“237”来实施。“2”是指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2个项目,“3”是指襄阳、宜昌、黄冈等3地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7”是指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等7地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初步匡算省市两级项目总投资56.54亿元,建设周期2-3年。同时,建议县市政府统筹建设医疗、救灾等应急物资储备库。

其中,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拟建设华中区域综合性应急救援基地及水上救援训练基地。项目总投资12.5亿元。2020年动工,建设周期2年。

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依托湖北区位优势和鄂州航空枢纽,构建“三中心一平台”。一是建设华中区域乃至全国最大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实现防汛抗旱、地震救援、地灾应急、消防救援、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生活救灾等七大类应急物资的集中存储。二是构建高端应急救援装备集配中心,实现高端应急装备的集中管理、功能展示、培训演练、应急投送等功能。三是打造国内领先的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数据库,实现应急物资产供销全链路动态管理。四是搭建应急物资捐赠管理平台,将社会捐赠的应急物资信息上链、流向监控,实现捐赠物资全过程透明化、可追溯,有效提升捐赠物资收、发、储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的集中存储、统一调配、快速集散、多式联运、供应链服务等功能,形成覆盖全省乃至华中区域的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能力。项目预计总投资8亿元,2021年动工,建设周期2年。

目前应急储备设施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可研报告编制,正在编制总体方案和初步设计。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已完成摸底调研和实地踏勘,并确定建设思路,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3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正在编制可研报告。7座应急物资储备库均已完成项目立项、可研和初步设计等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松滋、谷城、沙洋、大悟、通城等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已开工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并重点做好“四个抓落实”。

一是明确责任抓落实。拟定任务书、明确路线图、制作督战牌,建立“责任清单、时间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二是统筹协调抓落实。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和项目所在市(州)政府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协同解决项目审批、要素保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落地。同时建立健全联动高效的协调机制、无缝衔接的沟通机制、环环相扣的督导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

三是拓宽渠道抓落实。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对符合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的项目,积极申请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在此也诚挚欢迎驻鄂央企、省属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积极参与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共同推进我省应急管理事业。

四是提升能力抓落实。从“敢落实”“勤落实”“善落实”“促落实”四个方面锤炼功夫。走入一线察实情、扑下身子谋实事、紧扣细节求实效,努力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本领。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媒体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请问省发改委潘幼成副主任,湖北省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对普通百姓工作生活将会带来哪些明显改善?

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对于我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应用,我想用三个“新”来回答:

一、“新”方法促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印发了《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紧紧围绕当前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提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把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之一,印发具体行动实施方案,并建立了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召集人的全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谋划编制了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积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开展合作,争取中国电信智能产业研究院、中国电信中部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户湖北,协调推进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新”举措促融资

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为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省、市、县财政连续三年共投入6亿元对新建5G宏基站给予补贴。省发改委与国开行湖北分行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支持新型基础设施融资的若干措施,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给予适当贷款定价优惠等信贷政策。正在与省高新投对接,拟依托省高新投研究设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投入。通过系列融资举措,引导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三、“新”融合促应用

将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升级的基础设施,拓展引用场景,包括加快建设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特别是今年疫情中,应用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对有效满足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线上诊疗等公众需求,推动关键物资的供需对接,起到了极其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可以预见,通过三年建设,创造更多地应用场景,人民群众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将会不断增强,生活方式更加便捷,服务质量更加高效,更大程度改善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近年来,政府债券资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使用。这次湖北省推出的三年行动投资计划中,政府债券投资预计四千多亿元。请问省财政厅将如何安排和使用好这些政府债券资金?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明:

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十大工程”补短板强功能项目,是对接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的重大举措,统筹用好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债券资金,是确保“十大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各地管好用好各类债券资金,全力保障“十大工程”项目建设需求。重点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债券投向上精准对接。坚决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将专项债券用于国家确定的投向领域。在具体项目安排上,精准对接“十大工程”,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避免项目零散和资金“撒胡椒面”。聚焦“十大工程”项目,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强财政部门专项债券项目清单与发改部门重大项目库、相关主管部门“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的对接,对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十大工程”项目,集中投入,重点保障。

二是发行转贷上优先安排。指导市县围绕“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做好项目遴选及发行材料编制工作。及时组织项目评审,同时,积极协调配合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按照职能分工做好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协同发力,打通堵点,加快组织债券发行。进一步优化债券资金转贷拨付流程,及时将债券资金拨付到市县,做到债券资金当日缴款、次日拨付到位。

三是资金使用上跟踪问效。协调相关部门、项目单位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全省债券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实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指导督促项目单位合理制定用款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进度走、进度跟着质量走”的要求,对年内无法使用的债券资金,及时收回并按程序调整使用,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湖北之声记者:省政府出台了疫情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位列十大工程之首。请问在今后三年,湖北省将如何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杨勇:

谢谢你的提问。

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今后的三年就是抓落实。我委将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落地见效,为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作出卫生健康贡献。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紧紧围绕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基层防控体系能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等方面,举办一系列培训班,指导各地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技术规范,促进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规范化,确保项目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运行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监测。建立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展,定期通报建设进展。同时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工程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指导。不定期进行暗访,了解各地工作进展和问题,督促各地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同时指导各地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

四是加强验收。组织专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设项目验收标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的任务要求,分年度对各地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谢谢。

楚天都市报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下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的有关情况?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

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是纳入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的重大项目,由中央和省市联合投资建设。主要包括汉南主功能区和洪湖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两部分。其中,汉南主功能区位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规划用地446.7亩;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位于荆州洪湖市新滩镇,规划用地100亩。

汉南主功能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业务场地及设施约1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个机构、四个基地”。“一个机构”是指应急指挥部,负责区域应急救援指挥协调、资源调度等任务。“四个基地”是指综合救援基地、物资储备基地、培训演练基地、航空保障基地。

洪湖水上救援训练基地规划总建筑面积5203平方米,业务场地及设施7.8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4.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1万平方米),设置陆地业务综合区及水域救援综合训练区两个子功能区。主要建设装备器材库、业务综合楼、水位调节站、水域救援综合训练场、演练指挥场等模拟实战训练场地。

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2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相关费用;建设用地及市政配套设施2.3亿元由地方承担。2020年动工,2022年完成全部建设。

我的回答完毕,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